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
课 程 名 称: 蔬菜生产技术
专业名称和代码: 园艺技术 610105
课 程 负 责 人: 陈绕生
联 系 电 话: 13813321512
主要开课平台 : 云班课、慕课MOOC
申 报 单 位: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填 表 日 期: 2022.8.6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
2022年8月
填报说明
1.专业代码指《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的专业代码(六位数字)。公共基础课程,填写“000000”。
2.以课程团队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课程团队牵头人;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该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并主要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
3.文中○为单选;□可多选。
4.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5.封面填报“主要开课平台”时,如该课程在多个平台运行时,限填课程运行的一个主要平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蔬菜生产技术 | |
课程负责人 | 陈绕生 | |
负责人所在单位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 |
课程分类 | ○公共基础课程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实习实训类 □其他 | |
○其他课程 |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
开课年级 | 高职二、三年级 | |
面向专业 | 园艺技术、蔬菜技术 | |
学 时 | 192 | |
学 分 | 12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列举1-2门) | 植物生产与环境、遗传与育种学 | |
接续课程名称 (列举1-2门) |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市场营销学 | |
主要教材 | 《蔬菜生产技术(南方本)》第三版ISBN 978-7-109-28352-7 陈绕生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11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 《蔬菜生产技术》ISBN 978-7-109-20288-7 王玉凤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05 | |
课程纳入省级及以上有关项目情况 | 时间 | 具体名称(如XX省精品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
|
| |
课程链接及查看教学 活动的账号和密码等 (选择最优的一个课程链接) |
https://www.jshn.com.cn/
|
二、授课教师(课程团队)
主要成员(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总人数限8人之内)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单位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电子邮箱 | 授课任务 | |
1 | 陈绕生 | 1973.07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副教授 | 13813321512 | chenraosheng@126.com | 蔬菜生产设施、蔬菜设施生产 | |
2 | 张左悦 | 1984.12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副主任 | 讲师 | 13952318756 | 846683341@qq.com | 蔬菜生产资源调查与计划制定 | |
3 | 王玉凤 | 1965.04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副教授 | 15950356758 | 591074286@qq.com | 蔬菜生产基本技能 | |
4 | 孙凤建 | 1972.09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3815457226 | 240033068@qq.com | 蔬菜标准化生产 | |
5 | 孙 源 | 1990.05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8251299768 | 957608172@qq.com | 特种蔬菜生产 | |
6 | 孙其文 | 1974.06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 13852340941 | 359789431@qq.com | 蔬菜露地生产 | |
7 | 熊亚琴 | 1982.06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5252313325 | 蔬菜设施生产 | ||
8 | 顾艳 | 1983.12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副主任 | 讲师 | 15861797015 | 109292363@qq.com | 蔬菜无土生产 | |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主要成员教学情况(500字以内) | |||||||||
(近5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程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 本人主持市职业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中职农业类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施》和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关系的实证研究》。主编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蔬菜生产技术》(南方本)第三版,参编课程改革精品教材《蔬菜生产技术》,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在中文核心期刊《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6期发表论文《纳米硒、铜对干旱胁迫下番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上海蔬菜》2021年06期发表论文《几种不同种类蔬菜幼苗对育苗基质的适应性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瓜菜》2020年11期发表论文《基于<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一书探析绿色蔬菜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在《上海蔬菜》2020年05期发表论文《辣椒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蔬菜》2020年09期发表论文《现代设施园艺栽培模式及类型的研究——评<设施园艺——蔬菜种植>》;在《上海蔬菜》2019年04期发表论文《小白菜、萝卜、西瓜混播套作栽培技术》;在《上海蔬菜》2018年05期发表论文《蘑菇渣对大白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在2014年度、2017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4年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等级。2014年05月被评为校技能教学标兵。开设《实训一:西瓜穴盘播种技术》市级公开课,在2021年06月市“课堂开放日”公开课比赛被评为“优秀”等级。2022年03月《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柔性设计与实践》荣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教学建设)二等奖。本人被市教育局评为园艺技术学科带头人和农林牧渔类学科带头人。 熊亚琴主持结题市教育规划课题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探索研究。荣获蔬菜嫁接项目2015年度教师组市二等奖、省二等奖,2018年度教师组市一等奖,2020年度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荣获2020年度技能大赛校优秀指导老师、省级“优秀教练奖”称号。在2021年度淮安市“全员晒课”中荣获优秀等级。 张左悦发表论文《植物脂肪酸合成及其在基础抗性和生物固氮中的价值探究》。在全国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教学大赛中荣获校一等奖,荣获2019年度教学大赛教学能手,2019年度教学大赛农林牧渔组省级三等奖,2020年度教学大赛农林牧渔组市级一等奖、校级一等奖,在2021年度淮安市“全员晒课”中荣获优秀等级。 |
三、课程设计(600字以内)
(本课程定位与目标、结构与内容等情况) 本课程是高职园艺技术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蔬菜生产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就业、择业及创业能力,能够胜任一线蔬菜生产、管理、服务的需求。遵循“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实用够用为即可”的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为中心。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以园艺专业技术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活动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该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确定本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活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使工作活动的具体化、流程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主要包含蔬菜生产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蔬菜露地生产技术和蔬菜保护地(主要指大棚和温室)生产技术、蔬菜无土生产技术、芽苗菜生产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内容。高职总学时192学时,12学分。各项目的课时数,依据项目内容总量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
四、课程建设(1500字以内)
(本课程建设历程、基本信息规范、资源建设应用、内容更新、成员构成、管理保障等情况) 本课程于2009年8月由王玉凤老师组织申报了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校级精品课程,全面主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10年10月开始组织编写精品课程《蔬菜生产技术》教材,现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5年5月出版。本人参与部分的主要建设工作,参与编写了王玉凤主编的精品课程《蔬菜生产技术》蔬菜露地生产部分(10万字),同时参与编写了陈素娟主编的农业部规划教材《蔬菜生产技术(南方本)》第八、十章(3万字),该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编写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指导、题库、教学素材库等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学习通、慕课(MOOC)等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不断完善,并添加了微课、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现在本人于2022年8月组织申报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全面主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始组织编写精品课程《蔬菜生产技术》新型活页式教材,成员有孙凤建、王玉凤、熊亚琴、浦学文、孙源。并组织申报2022年度学院立项研究课题《新型活页式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开发与建设研究——以<蔬菜生产技术>为例》,成员有王玉凤、熊亚琴、孙源、顾艳、乔林中等。原来校级精品课程由王玉凤主持,陈绕生、孙凤建、浦学文参加建设;现在院级精品课程由陈绕生主持,孙凤建、王玉凤、熊亚琴、孙源、顾艳、张左悦、孙其文参加建设,原来人员部分保留,又添加了新成员。 王玉凤是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或参与省、市课题研究10多项,公开发表10多篇论文,主编或参编多本教材,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其他成员是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种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多有获奖,主持或参与省、市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和参编多本教材,也有一定的基础。学校给予配套资金,积极支持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我们成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我牵头主持各项建设工作,成员既分工,又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工作。
|
五、课程实施(900字以内)
一、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注意讲课的节奏,注意学生反应和理解的时间,采用预设问题,以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小结的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涌跃回答、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后进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一种较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二、实行考教分离 该课程建立了试卷库、试题库,进行了考试改革,学生成绩以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并加重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可占30—50%)。考试试卷中注重了基本概念、知识应用、难点问题的分值、权重,做到难易梯度有机搭配。几年来的考试证明考试结果基本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开展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度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园艺实验室,依托我校技能鉴定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蔬菜工、植保工、园艺工等技能鉴定,学生经过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学习,再经过一周的技能实践,考核合格,由江苏省劳动保障厅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展项目教学法 蔬菜生产技术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每一项的专业技能、构建蔬菜生产技术知识体系,用于单项技能训练和生产综合实训两个主要阶段的学习。实施过程:布置工作任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后,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
|
六、应用效果(600字以内)
七、特色创新(400字以内)
一、课程结构创新 加强了蔬菜生产的实训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生产实际应用能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广泛引入特种蔬菜生产课程,让学生了解、应用与园艺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教学模式创新 1、丰富教学手段,以“每课一题”的方式展开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校内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2、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环节。在原来“田间实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毕业论文设计试验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已学的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除了课堂讲授和课余辅导答疑外,引导学生参加教科研一体化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而且能发挥其智慧,开拓创新,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4、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园艺专业行业的要求,我们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并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三、评价方式创新 教学评价采取目标评价和态度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的项目产品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1、建议遵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6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2、对学生本课程的学业成绩不仅要重视劳动部门的技能考评结果,也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评价项目(100) | 评价内容 | 自评 | 互评
秀 好 油
优 良 加 | 师评
秀 好 油 优 良 加 |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优秀 | 良好 | 加油 | |||
学习态度(20) | 对项目课题有探究兴趣,认真对待、积极参与。 |
|
|
|
|
|
|
|
|
| |
团队合作(10) | 组员分工协作、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解决疑难问题。 |
|
|
|
|
|
|
|
|
| |
学习 能力 | 自我学 习能力 (40) | 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料;收集信息;获取相关学习内容。 |
|
|
|
|
|
|
|
|
|
创新能力(20)
| 善于观察、分析、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 解,能大胆创新。 |
|
|
|
|
|
|
|
|
| |
反思能力(10) | 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方法。 |
|
|
|
|
|
|
|
|
|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4、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掌握和达到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技能等级的应知应会程度以及本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
八、课程负责人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九、办学单位审核和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近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推荐申报。 该课程如果被学院认定为“五年制高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和课程团队同意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经审核程序后更新资源和数据。
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
附1
证明材料清单
1.课程负责人或团队成员“课程概述”视频(在课程平台上展示)
(5-10分钟,含基本信息、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之处等。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课程概述”使用的语言及字幕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3.最近一(学)期授课计划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4.最近两(学)期学生成绩情况(含成绩单及成绩分布分析)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5.最近两(学)期学生评教情况
(申报学校教务处盖章。)
6.主要教材选用情况(含封面、版权页及教材目录)
7.教学设计样例
(提供代表性的1次课或1个项目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8.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
(申报学校党委负责对本校课程团队成员以及申报课程的内容进行政审,出具政审意见并加盖党委印章;团队成员涉及多校时,各校党委分别对本校人员出具意见;非学校成员由其所在单位(社区)党组织出具意见。团队成员政审意见内容包括政治表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记录、师德师风、学术不端、近五年内是否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等问题;课程内容政治审查包括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特别是对涉及意识形态、国家领土主权等内容的理解、表述、标注是否准确等等。)
9.课程内容学术性评价意见
[由学校学术性组织(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等),或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应学科专业领域专家(不少于3名)组成的学术审查小组,经一定程序评价后出具。须由学术性组织盖章或学术审查小组全部专家签字。无统一格式要求。]
10.学校支持在线教学、认定在线教学工作量等有关政策文件(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盖章。)
11.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及平台承诺书(按附2格式,课程所在平台盖章)
12.其他材料,不超过2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附2
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及平台承诺书
课程资源与学习数据(选择两(学)期) | |||
数据项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
当期选课人数 | 选课人数(人) | 26 | 28 |
课程资源 | 数量(个) | 12 | 10 |
视频资源 | 总数量(个) | 2 | 2 |
总时长(分钟) | 2 | 3 | |
动画、虚拟仿真类资源 | 数量(个) |
|
|
课程公告 | 数量(次) |
|
|
测验和作业 | 总次数(次) |
|
|
习题总数(道) |
|
| |
参与人数(人) |
|
| |
互动交流情况 | 发帖总数(帖) |
|
|
教师发帖数(帖) |
|
| |
参与互动人数(人) |
|
| |
考核(试) | 次数(次) | 1 | 1 |
试题总数(题) | 50 | 50 | |
参与人数(人) | 26 | 28 | |
考试通过人数(人) | 26 | 28 | |
课程平台单位承诺 | |||
本单位已认真填写并检查此表格中的数据,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并对后续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出承诺。 1.取得权利人充分授权,享有报送资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他所有必要权利。 2.按照审查要求对资源政治性、合法性、科学性、团队成员、教学活动与服务等有关信息进行审查,均符合有关要求。资源知识产权清晰,资源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无意识形态问题、科学性错误,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形。如资源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由本单位负责处理纠纷、承担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3.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资源审查和监督、教学服务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课程资源内容和制作技术规范,适合网络传播,保障在线教学正常运行,为学习者提供稳定的在线学习支持及相关服务。 4.本着自愿原则,同意授权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对报送资源的使用。 5.本平台按要求在工信部进行ICP网站备案、公安机关网站备案、具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证书和安全测评报告,并承诺在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时满足要求。 课程平台单位(公章): 联系人及电话: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