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 程 单 元 教 学 设 计
20 2120 2 第一学期 序号: 6
班 级 | 月 | 日 | 星期 | 时数 | 第 节 | 初、重复课 | 类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名称 | 单元三、牛的齿龄鉴定 | ||||||
背景分析 | 牛的年龄极大地影响着牛的生产能力,如何判断牛的年龄、选出年青健康的牛是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作。 | ||||||
学习目标 设 定 | 知识目标:1、熟悉牛的口腔特征; 2、掌握牛牙齿变化的规律 | ||||||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打开的口腔; 2、能够根据牛牙齿的变化判断出牛的年龄。 | |||||||
情感目标:1、形成对动物的爱心; 2、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
学习任务 描 述 | 任务一:打开牛的口腔; 任务二:描述出牛门齿的变化; 任务三:判断出牛的年龄。 | ||||||
教学情境 创 设 |
| ||||||
教学资源 准 备 | 教材、相关图片、PPT |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2、内容
3、评价
4、作业 | 影响牛生产性能的除了体尺外貌外,年龄也是重要的因素,故而在了解快速判断牛体的年龄是一个基本的技能。
实验 牛的齿龄和年龄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项目 四、实验结果
对本次课(本人、本组、本班)的情况作评价。
完成实验报告。 | 讲授法
演示法、练习法
讨论法 |
| 听讲、回答
听讲、提问、操作练习
学生总结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实验 牛的齿龄和年龄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牛牙齿的特征与年龄的关系,通过对牙齿特征的观察能够推断出牛体的大概年龄。
二、实验器材 牛
三、实验项目 1、牛齿龄的鉴定 站立与牛体头部左侧附近,用徒手法或鼻钳提住牛鼻,右手捏住牛鼻中隔最薄处,顺手抬起牛头,使之呈水平状态,随后迅速用左手插入牛的右侧口角,通过无齿区,将牛舌抓住顺手一扭,用拇指尖顶住上颌,其余四指握住牛舌,并拉向左口角外边,检查牛门齿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 程 单 元 教 学 设 计
20 10 -20 11 第一学期 序号: 7
班 级 | 月 | 日 | 星期 | 时数 | 第 节 | 初、重复课 | 类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名称 | 单元四 牛的生产性能评定 | ||||||
背景分析 | 对牛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可以选择较好的个体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 ||||||
学习目标 设 定 | 知识目标:1、掌握牛产奶性能的方法; 2、熟悉影响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 ||||||
技能目标:1、能够计算出牛的生产指标; 2、能够比较不同牛的生产性能高低 | |||||||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 | |||||||
学习任务 描 述 | 任务一:衡量牛生产性能高低; 任务二:认识影响牛的生产性能的因素 任务三: | ||||||
教学情境 创 设 | 假设现有数头不同产量的牛,如何评价不同牛的性能好坏。 | ||||||
教学资源 准 备 | 不同生产牛的数据、PPT |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1导入
2、内容
3、评价
4、作业 | 在牛生产中,会有不断地选留优秀的个体组织生产,怎样计算一头牛的性能、比较两头牛的性能好坏?
单元四 牛的生产性能评定 一牛的产奶性能及评定 1、牛乳的营养特征 2、影响牛产乳性能的因素 3、牛产乳性能的评定方法
在牛的生产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牛的生产水平。
当两头牛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如何用标准乳比较性能? 生产中可以采用提高牛的产乳性能? | 谈论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讲授法 |
| 听讲、回答
听讲 讨论 听讲
学生总结、评价
完成作业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第三章 牛的生产能力及评定方法
牛生产能力,指的提供的主产品——牛奶和牛肉产出数量与质量的总合。
第一节 牛的产乳能力及评定方法 一、牛乳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1、牛乳的化学组成 奶牛乳房大量产出的乳汁,主要成分是水分,约占87.8%;主要营养物质有乳蛋白(占3.1%)、乳脂肪(3.5%)、乳糖(4.9%)和矿物质(0.7%左右)等。 2、牛乳的营养价值 乳蛋白是高质量的蛋白类养分,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及适当的数量。 乳脂中含有高达7%的短链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次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乳中矿物质种类全面而含量比较丰富。 乳中含有所有已知的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B族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VC除外),和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D、E、K,且比例平衡性很好。 二、影响产乳的因素 影响牛产乳(乳量与乳质)的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因(遗传的、生理的)和外因(环境的与饲养管理的)两个方面,现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述如下: 1、种类 家牛、野牛、牦牛和水牛均可作为产奶牛饲养。但就泌乳量而言,以普通牛(以荷斯坦牛为例)最高,牦牛的最低;前者一个泌乳期可产奶3000-5000kg,而后者仅产奶215-480kg。。 2、品种 普通牛中,因为品种不同,其每一泌乳期的平均产乳量和乳质量也有明显差异。乳用牛品种间也有明显差别。 3、个体 同一品种内,因为种种内外因素(体格大小也在内)的作用,使得个体间泌乳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4、胎次(年龄)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胎次与年龄有相关性。母牛一般第一胎产犊,年龄在2.0-2.5岁左右,以后每年产一犊牛。到第三胎时,母牛年龄5岁半左右,为成年期(壮年),泌乳量最高。 5、初产年龄与产犊间隔 乳牛正常的初产年龄应是其活重达到正常成年时的75%以上,过早不利于母牛发育,而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数量。 产犊间隔指连续两次产犊日间的天数。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305天泌乳期,60天干乳期。 6、日挤奶次数与间隔 我国奶牛场普遍实行日挤奶3次,分别相隔8h和7h。而欧美许多国家则实行日2次挤奶制度,两次相隔9h。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7、挤奶技术和挤奶机的质量 当擦洗乳房时,会引起机体反射——在催乳素作用下,乳腺血管扩大,乳房内泌乳有关的管壁收放,挤出乳腺泡内的大量乳汁;整个乳房膨胀,乳头管肌肉放松。这种反射在擦洗乳房开始后的50秒左右就出现。这种现象叫“放乳”。维持放乳的时间大约5-7分钟。再延长则乳头扩约肌肉收缩,停止“放乳”。这种现象叫“收乳”。 不少牛场的机器挤奶,挤奶机的脉动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50-60次,不可太快。 8、泌乳期内不同阶段 奶牛产犊后连续泌乳的一段时间称为泌乳期,一般为10个月。产后一周内,称为初乳期。初乳期后直到第30天前后,日泌乳量逐渐增高,称为泌乳前期。泌乳盛期——接泌乳前期之后,持续40-60天,是日泌乳量最一段时间。以后日泌乳量逐渐下降,直到泌乳第8个月,称为泌乳中期。往后,泌乳量明显下降,称为泌乳末期,直到停止挤乳。 总之,也泌乳期中,不同阶段,泌乳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乳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动。 9、干乳期长短 一般干乳期为2个月,过短不利于母牛机体的休养生息,过长又缩短了牛的经济产出时间。 10、营养、管理及防疫保健 营养是否完善和充分、管理技术状况和牛群保健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发挥影响极大。 三、产奶性能评定方法 1、个体产奶量 每头牛各泌乳期的挤奶量是奶量统计计算的基础。 中国奶牛协会建议每月记录3次,每次之间相距9-11天,将每次(日挤奶量)所得数乘以相隔天数,然后积加,可得出每月及全泌期的总奶量。这种方法的汇总公式是:月产奶量(kg)=M1·D1+M2·D2+M3·D3 式中为M乘以D,M1、M2、M3为月内所测定的三次定日全天奶量, 而D1、D2、D3本次测定与上次测定间的相隔日数。用这种方法先计算出各月泌乳量;然后按全泌乳期月份,总加出全泌乳期奶量。 1、305天产奶量实践中的计算方法是:当实际挤奶天数不足305天的,以实际奶量为305天乳量;而超过305天的,则从305天后的奶量不计在内。 2.305天校正产乳量 统一的校正系数表,使用240-370天后的奶量记录的奶牛可统一乘以相应系数,获得305天产奶量,表中天数以5舍6进方法。 3.全泌乳期 产乳量 统计从产犊到最后到干乳期为止的全部产奶量。 4.终生产奶量 一头奶牛从开始产犊到最后淘汰时的各年(胎次)总加的实际产奶数量。 5.乳脂量和乳蛋白量 在母牛的第1、3、5胎次,各胎次的第2、5、8泌乳月,各测定一次奶的含脂率和含蛋白率,再算出总乳脂和乳蛋产量。 (二)群体平均产奶量 1.成年母年全部平均产奶量 公式如下: 成年母牛全年平均产奶量(kg/头)=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而分母部分,则是全部在群成年母牛在群天数总和(天/头),除以365(1年)天所得的值,故分母部分也允许有小数点值。 2.泌乳牛平均产奶量 计算公式如下:泌乳牛平均年产量(kg/头)= 式中分母是每头泌乳牛在该年度内在群天数的记录总和,为全群泌乳牛在群总天数,然后除以365(天/1头)所得值(头)。 (三)4%乳脂乳 4%乳脂标准乳也称作4%乳脂校正乳。FCM=0.4M+0.15·M·F 式中:M为泌乳期产奶量,F为该期所测得的平均乳脂率,FCM为乳脂校正乳量(相当于4%乳脂率的奶量)。 (四)排乳性能 包括单位时间排乳量大小和乳房四个郛区排乳量的均衡性等。 1.排乳速度 2.前乳房指数 该指数的计算是指一头牛的前乳房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率,一般范围在40-46.8。 (五)饲料转化率 推荐的方法是每千克饲料干物质(或仅计精料)可生产出的牛奶千克数,其公式是:产奶饲料转化率= (六)产奶指数(MPI) 指成年母牛(5岁以上)一年(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kg)与其平均活重之比。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 程 单 元 教 学 设 计
20 21-20 22一学期 序号: 8
班 级 | 月 | 日 | 星期 | 时数 | 第 节 | 初、重复课 | 类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名称 | 单元四 牛的生产性能评定 | ||||||
背景分析 | 对牛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可以选择较好的个体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 ||||||
学习目标 设 定 | 知识目标:1、掌握牛产肉性能的方法; 2、熟悉影响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 ||||||
技能目标:1、能够计算出牛的生产指标; 2、能够比较不同牛的生产性能高低 | |||||||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2、 | |||||||
学习任务 描 述 | 任务一:衡量牛产肉性能高低; 任务二:认识影响牛的产肉性能的因素 任务三: | ||||||
教学情境 创 设 | 假设现有数头不同产量的牛,如何评价不同牛的性能好坏。 | ||||||
教学资源 准 备 | 不同生产牛的数据、PPT |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1导入
2、内容
3、评价
4、作业 | 在牛生产中,会有不断地选留优秀的个体组织生产,怎样计算一头牛的性能、比较两头牛的性能好坏?
单元四 牛的生产性能评定 二、牛的产奶性能及评定 1、牛肉的营养特征 2、影响牛产肉性能的因素 3、牛产肉性能的评定方法
根据老师所给数据、事例,运用所学计算、比较不同个体牛的产肉性能高低。
如何比较两头牛产肉性能? 生产中可以采用那些方法提高牛的产肉性能? | 谈论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讲授法
讨论法 | 数据
PPT、 | 听讲、回答
听讲 讨论 听讲
学生总结、评价
完成作业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第二节 年的产肉能力及评定方法
一、牛肉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一)牛肉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 牛肉蛋白质是一种全价蛋白,富含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特别是粮食类蛋白中很缺乏的赖氨酸(牛肉:7.6-9.6%)。 2.脂肪 是牛肉的主要能源成分,其营养价值一方面在于提供热能,另一方面提供不可替代的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如亚油酸、次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3.矿物质 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诸种元素,如钾、钠、钙、磷、铁、镁、铜等,其中铁含量是猪肉中的2倍,是鸡肉中的3倍。 此外,牛肉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维生素B族。而叶酸的含量比猪禽肉中的含量都高。 二、影响产肉能力的因素 影响牛产肉能力的因素包括品种、年龄、性别、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状况及环境温度等。 (一)品种 不同牛品种表现出不同的产肉性能,这是由遗传品质差异引起的影响之一。 (二)性别 不同性别牛在生长强度和胴体组成方面差别明显。据研究,以公牛日增重较大,阉牛次之,而母牛的较小;胴体组成以公牛的脂肪较少,母牛的较多,而阉牛的居中。 (三)年龄 牛的产肉性能与年龄关系密切。国外多以育肥至1.5岁左右的牛只屠宰肉用。 (四)营养水平与管理状况 各种产肉指标都会受到营养水平的很大影响,如活重、胴体重、胴体组成、生长速度等等。 管理状况,特别是环境卫生状况,对肉牛生产来说极为重要。 (五)品种间杂交 据国外试验,同纯种繁育相比较,平均杂种犊牛的初生重高出 3.1%,断奶重高出5.1%。断奶后增重率高出2—4%,在杂种犊牛断奶时,总体杂种优势可达19%。但胴体品质特点却很少表现出杂种优势。 杂种母牛具有较早的性成熟期和较长的产犊寿命,而且其繁殖率高而犊牛很少死亡。因此,在肉牛生和产中,充分利用品种间杂交的繁育制度,促进肉牛生产总效益的提高,成为一个有效措施。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三、产肉性能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根据国内外对肉牛研究所取得的科学成果,同产肉性能相关的指标(项目)及其测定方法,按肉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分述如下:
1.初生重 犊牛生后吃初乳前的活重。 2.断奶重 一般用校正断奶重断奶重。 3.哺乳期日增重 断奶前犊牛平均每天增重量。 4.育肥期日增重 (二)屠宰测定指标 1.宰前重 宰前绝食24小时后的活重。 2.宰后重 屠宰放血以后的体重。 3.血 重 宰时所放出的血液重量,或宰前重减去宰后重的重量差。 4.胴体重 放血后除去头、尾、皮、蹄(肢下部分)和内脏所余体躯部分的重量,并注明肾脏及其周围脂肪重。在国内,胴体重包括肾脏及肾周脂肪重。 5.净体重 放血后,除去胃肠和膀胱内容物后的总体重量。 6.胴体骨重 将胴体中所有的骨骼剥离后的骨重。 7.胴体脂重 胴体内、外侧表面及肌肉块间可剥离的脂肪总重量。 8.胴体肉重(也称净肉重) 胴体除去剥离的骨、脂后,所余部分的重量。 9.背膘厚度(背脂厚) 第五至六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相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 10,腰膘厚度(腰脂厚) 第十二至十三胸椎间、离背中线3—5cm,相对于眼肌最厚处的皮下脂肪厚度。 11.眼肌面积 第十二至十三肋间眼肌的横切面积(cm2)。 (三)产肉能力的主要计算指标 1.屠宰率 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还有将脂肪重,即体腔脂肪重加入胴体重,而求屠宰率的。 2.净肉率 胴体净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 3.胴体产肉率 净肉重占胴体重的百分率。 4.肉骨比 胴体中肉重与骨重的比值。 5.肉用指数(BPI)即平均成年活重(kg)与体高(cm)的比值(表4-8)。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 程 单 元 教 学 设 计
20 21-20 22第一学期 序号: 9
班 级 | 月 | 日 | 星期 | 时数 | 第 节 | 初、重复课 | 类 型 |
牧医094 |
|
|
|
|
|
|
|
牧医094 |
|
|
|
|
|
|
|
|
|
|
|
|
|
|
|
课题名称 | 单元一、 | ||||||
背景分析 | 在奶牛的选育中,选择什么样的个体作为种用,将决定将来牧场生产水平的高低。 | ||||||
学习目标 设 定 | 知识目标:1、了解选中的原理; 2、熟悉选中的方法。 | ||||||
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所给材料,选出合适的种畜 2、 | |||||||
情感目标:1、养成踏实的学习习惯。 2、 | |||||||
学习任务 描 述 | 任务一:了解选中的原理; 任务二:掌握不同的选种方法; 任务三:能够对材料进行选择,选出较好的种畜 | ||||||
教学情境 创 设 | 现有数头奶牛需要留种,你应该如何加以选择? | ||||||
教学资源 准 备 | 不同牛的数据、资料;PP T |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2、内容
3、练习
4、评价
4、作业 | 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就需要不断育出高产的个体、品种,而育种首先要有较好的个体作为种用,如何来确定一个个体能否作为种用呢?
§4-3 牛的选种
一、指数选择法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种公牛的选择 三、种子母牛的选择
根据所给资料、所学知识对牛的种用性能进行评价
对练习结果进行评价
复习本课 | 讲授法
讲授法
讨论法
|
PPT | 听讲、讨论
听讲、讨论
学生操练
互评、总结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4-3 牛的选种
原则:选优去劣,优中选优。 一、指数选择法在生产中的应用 几个性状同时选择 定义——把选择的多个性状,按其遗传能力和经济效果综合成一个该个体间可以相互比较的数值,作为选择的依据,这种方法成为指数选择法。 二、种公牛的选择 可从外貌、系谱、旁系和后裔的表现来确定。 1、外貌 体型外貌是否匀称,个形及毛色是否符合种群特征,性别特征是否明显,有没有特别地外表缺陷。 特别是生殖器官要求发育良好,睾丸大小正常有弹性。 2、系谱 祖先代数越远,对个体影响越小,但注意隐性有害的基因、逐代比较、着重分析其亲代与祖先,注意分析近亲程度系谱必须记录详明,若记录不全,则不能录用。 3、旁系和后裔的选择 乳用:分析其半同胞的泌乳性能 肉用:同胞或半同胞的产肉性能的成绩 ①乳用种公牛的后裔测定: A、母女比较法 母女之差=女儿平均产奶量﹣母亲平均产奶量 B、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 ②肉用种公牛的后裔测定 同期同龄比较法 ③役用种公牛的后裔测定 A 根据被测公牛后裔体重和外貌二项进行测定 B、同期同龄体重比较法 三、种子母牛的选择 复合育种值来选择种子母牛:以本身、母亲、半姐妹以及女儿四种资料在育种值上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其加权系数,而后综合成一个可以较为全面的代表该个体育种价值又可以用来作出相比较的复合育种值。 遗传力系数的计算: ①用母亲资料计算育种值时,遗传力系数公式: | |
h(k1)= | 0.5nh |
1﹢(n-1)0.5nh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课 程 单 元 教 学 设 计
2021-2021 第1学期 序号: 10
班 级 | 月 | 日 | 星期 | 时数 | 第 节 | 初、重复课 | 类 型 |
牧医094 |
|
|
|
|
|
|
|
牧医094 |
|
|
|
|
|
|
|
|
|
|
|
|
|
|
|
课题名称 | 单元五、牛的繁殖 | ||||||
背景分析 | 牛的繁殖,是生产实践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繁殖技术水平关系到牛的配种成功率、牛的健康等等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引起重视。 | ||||||
学习目标 设 定 | 知识目标:1、熟悉牛发情的规律; 2、掌握直肠把握输精法的输精方法。 | ||||||
技能目标:1、能够判断出牛发情与否,能够确定牛的适配时间; 2、能够成功实施牛的直肠把握输精法 | |||||||
情感目标:1、形成仔细认真的学习/工作习惯, 2、产生对动物的爱心。 | |||||||
学习任务 描 述 | 任务一:掌握牛发情的规律、确定适配时间的依据; 任务二:能够去确定适配时间; 任务三:掌握直肠把握输精法的操作方法; 任务四:能够正确运用直肠把握输精法。 | ||||||
教学情境 创 设 | 模拟假设现在作为一名繁殖技术人员,要进行配种工作,应从那几个考虑、准备哪些材料(器材) | ||||||
教学资源 准 备 | 图片、PPT、牛、相关输精设备 | ||||||
教学反思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 步骤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 手段 | 学生 活动 |
2、内容
3、评价
4、作业 |
§5-1牛的发情
做好牛繁殖工作的基本要素就是熟悉牛的各种生理表现,特别是牛的发情、配种,这需要我们耐心寻找其中的规律。 |
|
| 听讲、回答
听讲
学生总结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第五章 牛的繁殖
加速牛的繁殖是增加牛群数量、提高牛群质量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养牛生产水平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 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 一、牛的性成熟与发情 1.母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发情是指母牛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所表现的一种周期性的性活动现象。它主要受卵巢活动规律所制约。 从这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发情周期中生殖道的变化、性欲的变化都与卵巢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发情周期通常可分为四个时期:(1)发情前期是发情期的准备阶段。该期约持续1~3天。(2)发情期是指母牛从发情开始到发情结束的时期,又称为发情持续期。一般为18小时,其范围为6~36小时。根据发情母牛外部征候和性欲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发情初期 这时卵泡迅速发育,雌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母牛表现兴奋不安,经常哞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在运动场上或放牧时,常引起同群母牛尾随,当有它牛爬跨时,拒不接受,扬头而走,观察时可见外阴部肿胀,阴道壁粘膜潮红,粘液量分泌不多,稀薄,牵缕性差,子宫颈口开张。 ②发情盛期 当其它牛爬跨时,母牛表现接受爬跨而站立不动,两后肢开张,举尾拱背,频频排尿。拴系母牛表现两耳竖立,不时转动倾听,眼光锐敏,人手触摸尾根时无抗力表现。从阴门流出具有牵缕性的粘液,俗称“吊线”,往往粘于尾根或臀端周围被毛处。阴道检查时可发现粘液量增多,稀薄透明,子宫颈口红润开张。此时卵泡突出于卵巢表面,直径约1厘米,触之波动性差。 ③发情末期 母牛性欲逐渐减退,不接受其它牛爬跨。阴道粘液量减少,粘液呈半透明状,混杂一些乳白色,粘性稍差。直肠检查卵泡增大到1厘米以上,触之波动感明显。 2发情后期母牛无发情表现。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并且开始分泌孕酮。多数育成牛和部分成年母牛从阴道流出少量血液。该期持续时间约为3~4天。 母牛的排卵时间是在发情结束后10~12小时。右侧卵巢排卵数比左侧多;夜间,尤其是黎明前排卵数较白天多。 3休情期又叫间情期。该期黄体逐渐发育转为退化,而使孕酮分泌量逐渐增加又转为缓慢下降。休情期的长短,常常决定了发情周期的长短。该期约持续12~15天。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1外部观察法外部观察法是鉴定母牛发情的主要方法。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发情的状况。母牛发情时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东张西望,食欲减退,反刍时间减少,产奶量下降,不时哞叫,举尾拱背,频频排尿。发情母牛阴唇肿胀,从阴道流出粘液,初期量少,盛期较多,后期又减少,随着发情时间的延长,粘液由稀薄透明变为较混浊而浓稠,常沾在阴唇下部及尾根或臀端周围被毛处。根据观察母牛爬跨其它母牛来确定母牛的发情表现最有价值。母牛发情时,常引起公牛或其它母牛尾随和爬跨,但在发情初期不接受爬跨,发情盛期接受爬跨而站立不动,后肢开张,举尾拱背。由于公牛或其它母牛多次爬跨,往往在发情母牛背腰和尾部留有泥垢,被毛蓬乱。可根据此种现象确定发情母牛。在发情末期,虽有公、母牛尾随,但发情母牛不再接受爬跨,并逐渐变得安静。 2直肠检查法直肠检查法,即操作者将手伸入母牛直肠内,隔着直肠壁检查生殖器官的变化、卵巢上卵泡发育情况,来判断母牛发情与否的一种方法。母牛发情时,可以摸到子宫颈变软、增粗,由于子宫粘膜水肿,子宫角体积增大,收缩反应明显,质地变软,卵巢上有发育的卵泡并有波动感。 由于母牛发情期较短,发情外部表现比较明显,所以一般都以外部观察法作为判断发情的主要方法。目前随着直肠把握输精法的广泛采用,直肠检查法也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应用 三、异常发情 母牛发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激素分泌失调、疾病等原因均可能引起母牛的发情异常。常见的异常发情有: 1隐性发情又称暗发情。这种发情表现性兴奋缺乏,性欲不明显,无发情症状,但卵巢上卵泡能发育成熟而排卵。 2假发情这种母牛只有外部发情表现,而卵巢上无卵泡发育,也不排卵。 3常发情母牛发情持续时间长,有时连续几天发情不止,故又称之为持续发情。发生持续发情的原因主要有以后两种情况: (1)卵泡囊肿 这种母牛虽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卵巢也有卵泡发育,但卵泡迟迟不成熟、不排卵,而且继续增生、肿大,甚至造成整个卵巢囊肿、充满卵泡液。 (2)卵泡交替发育 即左右两个卵巢上交替出现卵泡发育,交替产生雌激素,使母牛持持续发情。 4不发情这种母牛既无发情表现,也不排卵。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严寒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季或营养不良、患卵巢或子宫等疾病的母牛,较多的为持久黄体,或幼稚型卵巢,或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对长期不发情母牛必须认真检查和全面分析,找出不发情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使不发情母牛正常发情配种受胎。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第二节 牛的配种 一、牛的配种适期 1.适配年龄 实践证明,只有在育成牛达到体成熟之后进行第一次配种才为适宜。当育成牛体重达到约成年母牛体重的70%,就达到了体成熟。 2、发情周期中的适宜配种时间母牛排卵一般在发情结束后10~12小时。卵子排出以后在输卵管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约为8~12小时。所以,输精时间安排在排卵前6~8小时,受胎率最高。但排卵时间不易准确掌握,而根据发情时间来掌握输精时间比较容易,以发情后期输精较好。在生产实践中都是早晨发情(接受爬跨),下午输精;下午发情,第二天上午输精。在一个发情期内输精两次,受胎率有所提高,但是为了节省精液和时间,以一次输精为宜。进行两次输精时,可在发现发情时输精一次,间隔10~12小时再输精一次。 3、产后配种母牛产后一般约在30~72天发情。根据牛的生殖生理特点,最理想的是一年能产一次犊牛,这样需要在产后80~90天内配种受胎。实践证明,肉牛产后60~90天配种情期受胎率最高。如果发现母牛产后超过60天仍不发情,应及时进行检查,以便提早治疗。 二、牛的配种方式 牛的配种方式可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大类,现在多用人工输精法。 1、人工授精 该法是用一定器械采集公牛的精液,经过稀释、保存,再把精液注入到发情母牛的生殖道内,使其受精,以代替公母牛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实行人工授精,能充分利用良种公牛,加速牛群改良,减少疾病传染,节约费用,有力地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人工授精采用的精液有鲜精和冻精,其中冻精比鲜精普遍。 人工授精简述如下: (1)冻精解冻 冷冻精液在使用前需要解冻。解冻的基本要求即快速解冻,一般认为,以35~70℃对精子活力最有益。 细管精液的解冻:也可采用35~40℃温水解冻的方法。也有人在30~40℃温度下解冻,待管内刚融化,立即移入4℃冷水中,这样可以在解冻后到用来输精之间还可以保存一段时间。近年来,细管冻精,在自然环境下,于母牛生殖道内解冻也较普遍。 颗粒精液的解冻:颗粒精液解冻需要解冻液。常用的是一般稀释液、生理盐水、2.9%柠檬酸钠溶液等。我国目前应用2.9%柠檬酸钠溶液的比较多,因为它配制简单,经济,便于消毒,解冻后便于检查精子活力。 将事先配制好的2.9%柠檬酸钠溶液1毫升注入灭菌的小试管内,置于40℃水浴中,然后取1~2粒冻精投入试管中,轻轻摇动解冻。解冻后检查活力,然后进行输精。解冻后精液不宜存放时间过长,一般应在1小时以内输精。解冻后精液的受胎率,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
教学过程实施
第 页
(2)输精 输精的方法常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 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又称直肠把握法。直肠把握法可用普通输精器;也可用外径5~6毫米,内径1~2毫米,长35~40厘米,两端光滑的玻璃管,用胶管连接1~2毫升的注射器或橡皮头,作为输精器。用塑料管代替玻璃管,使用更为方便,成本也低。 直肠把握法的操作是先把母牛保定在配种架内,已习惯直肠检查的母牛也可在牛床上进行,尾巴用细绳拴好拉向一侧。首先清洗消毒外阴部,然后操作者左手将阴门打开,右手持输精管从阴门中部向上斜插10厘米左右,然后把输精管端平,稍向前下方插入。然后按直肠检查法将左手伸入母牛直肠内,排除积粪,摸子宫颈,并将子宫颈口握在手中向前方推(假如握得太靠前会使颈口游离下垂,造成输精器不易对上颈口),此时两手互相配合,使输精器插入子宫颈,并达到子宫颈深部或子宫体,然后将精液徐徐注入。待拉出输精器后,再将直肠内的手退出。 直肠把握法的优点是受胎率提高10~15%,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