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申报书
课程名称:牛生产
专业名称和代码:畜牧兽医(02030069)
课程负责人:陈剑
联系电话:13852354523
主要开课平台:青果教务管理系统
申报单位: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填表日期:2022.08.19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
2022年8月
填报说明
1.专业代码指《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的专业代码(六位数字)。公共基础课程,填写“000000”。
2.以课程团队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课程团队牵头人;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课程负责人为该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并主要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
3.文中○为单选;□可多选。
4.文本中的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5.封面填报“主要开课平台”时,如该课程在多个平台运行时,限填课程运行的一个主要平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牛生产 | ||
课程负责人 | 陈剑 | ||
负责人所在单位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 ||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02030069 | ||
课程分类 | ○公共基础课程 | ||
| □专业基础课
□专业拓展课 □实习实训类 □其他 | ||
○其他课程 | |||
课程性质 |
| ||
开课年级 | 高职四年级 | ||
面向专业 | 畜牧兽医 | ||
学 时 | 56 | ||
学 分 | 4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列举1-2门) | 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技术 | ||
接续课程名称 (列举1-2门) | 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与检疫 | ||
主要教材 | 养牛与牛病防治、ISBN 978-7-5655-1431-9、丑武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2,“十三五”规划建设教材 | ||
课程纳入省级及以上有关项目情况 | 时间 | 具体名称(如XX省精品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 |
2016-2020 | 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 ||
2016-2019 |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间重点课题“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包”(奶牛)课程改革试点项目 | ||
课程链接及查看教学 活动的账号和密码等 (选择最优的一个课程链接) |
二、授课教师(课程团队)
主要成员(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总人数限8人之内)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单位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电子邮箱 | 授课任务 | |
1 | 陈剑 | 198005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动物系主任 | 副教授 | 13852354523 | 30741577@qq.com | 理论教学 | |
2 | 何东洋 | 196212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督学 | 副教授 |
| 973013152@qq.com | 实践指导 | |
3 | 孟云 | 198909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5189571635 | 1742781338@qq.com | 理论教学 | |
4 | 王景 | 198705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3401806565 | 673712536@qq.com | 理论教学 | |
5 | 万艳 | 199405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助讲 | 18260063306 | 1281907572@qq.com | 理论教学 | |
6 | 赵政 | 198809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讲师 | 18205231550 | 782544060 @qq.com | 实践指导 | |
7 | 郭腾龙 | 199802 | 淮安生物工程分院 |
| 助讲 | 15256290718 | 2727500081@qq.com | 畜禽繁殖与改良 | |
8 | 陈长树 | 196507 | 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 | 兽医部主任 |
| 18951644163 |
| 实践指导 | |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主要成员教学情况(500字以内) | |||||||||
(近5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程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 本课程课程团队共8名教师组成,其中学校专职教师7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6人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5%。 课程负责人陈剑副教授职称,主要担任《牛生产》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发表《围产期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分析》等论文多篇;参编《牛生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承担学校《牛生产》课程资源库建设; 何东洋,副教授,主要担任《牛生产》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完成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间重点课题“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包”(奶牛)课程改革试点项目等,发表论文多篇。 赵政,讲师,从事《牛生产》等课程教学,主持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适度规模养牛场构建绿色循环农业技术示范推广》(SZ-HAH202207)。 郭腾龙,助理讲师,参与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 “江淮水牛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18030701185);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水牛养殖场立体式人员消毒通道(专利号:2L 20192 1177630.0),一种延长冻融精子存活时间的保存方法. CN112167244A;在核心期刊《畜牧与兽医》发表论文:牛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进展[J].,2021,53(08):142-146. |
三、课程设计(600字以内)
四、课程建设(1500字以内)
(本课程建设历程、基本信息规范、资源建设应用、内容更新、成员构成、管理保障等情况) (一)建设历程 《牛生产》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多年来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更新,从原来的黑板加粉笔的简单教学方式开始,逐渐部分采用电化教学,再进一步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课堂灌输到多种方法并用,从单纯由老师讲,到师生互相交流,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自学。教学的时空也由原来的教室、课堂,拓展到任意时空,学生学习自由度扩大,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多媒体手段可以容纳具体牛生产的视频像资料以及大量的图片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具有直观感受的信息。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基本信息规范 学校每年开展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突出技能培养的重要地位,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体现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学习空间,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能充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不得随意新增、删减或变更。 (三)资源建设应用:依托学校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牛生产学》精品课程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内拥有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授课录像、模拟试题、参考视频和牛品种库等教学资源。目前,课程组已制作了一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图文并茂,视听齐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抽象性和片面性。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较好的满足了教学需要,为课程质量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课程组搜集、筛选了部分牛生产技术视频资料,整理后建成简易视频库。学生对课堂中的疑问,可以在线上进行重复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及时向老师请教。学习后还可通过自主测试,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四)内容更新 在《牛生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邀请岗位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同时,开展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小组交流,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原有课程资源质量,运用多种新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课堂教学尽可能使学生掌握和熟悉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发展方向,使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该门课程。同时,还结合创新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授课,提高课程教学实用性,使课程教学始终处于良好的动态发展状态。 (五)成员构成 在《牛生产》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过程中,课程组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等多种模式,打造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与科研相兼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在这支教师团队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也有来自企业行业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以及1名企业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其中,7人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7.5%。 (六)管理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系部成立牛生产精品课程建设小组,在课程负责人指导下,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 2.资金保障。 (1)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 形成学校配套、社会支持、企业赞助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通过共建、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行业企业加入,扩宽资金筹集渠道。 (2)合理和使用建设资金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专款专用和规范使用。 |
五、课程实施(900字以内)
(本课程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过程、学习考核评价等情况) (一)学习组织安排:根据预设教学目标、观看教学资源、讨论、作业与测验以及考试等形式,围绕课程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技能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技能点)或专题设置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效果;围绕课程重难点知识或难以言表的技能、方法,可设置演示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供学习者反复学习、领悟。 (二)教学活动过程: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的运用,教学活动分别向前后延伸,课前教师可以及时布置、检查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教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学习效果,实施回答学生疑问。课中,通过形象、直观、生动和简洁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强传统板书(粉笔+黑板)的优势,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增强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课程组与有关行业企业专家相结合,针对牛生产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参照养殖场实际生产过程,以实用、够用、适用为原则,将教学内容拆分为牛的选择、繁殖技术、牛的饲养管理等7个模块,使学习内容模块化。进一步再把模块细分为29个具体任务,把关键技能点融入到每个任务中去,模块技能涉及饲养员、技术员和经营管理岗位技能。技能模块化将牛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实现了《牛生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致性。 (三)学习考核评价:学习考核注重多元化考核理念,引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带徒师傅评价等考核,促进考核评价客观真实。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过程考核采用现场考核和平时操作结合的方法,每个学习任务单独教学设计,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准备、操作、报告、出勤情况,结合任务完成结果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将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纳入考核范畴。结果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结束时,结合农业部职业技能“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工种鉴定进行,技能操作从相应的操作技能考核题库中抽取,学生独立完成,考评员严格按评分标准评分。技能鉴定题库涵盖了牛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基本训练点,可以起到“以考促学”和“以考促训”的效果。
|
六、应用效果(600字以内)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技术支持服务、课程示范引领等情况) (一)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牛生产理论知识,熟悉技能操作,学习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和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工种相关操技术和基本训练在带给学生挑战性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考取到相关资格证件。 (二)技术支持服务: 1.精品课程建设锻炼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精品课程重要特色就是信息化,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了教师的开发能力:《牛生产》课程的信息化还需要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开发相关虚拟仿真系统、配套教学资源库和新型教材; 3. 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精品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在建设过程中,将促进教师深入生产,与技术骨干共同学习、亲身体验,增强了教师的实操能力,积累了丰富生产经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三)课程示范引领:牛生产学作为畜牧兽医核心专业课,整合学校资源,加强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专业学科平台,组建一支敬业奉献、团结协作、人员稳定、务实进取、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主讲教师团队,使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学科不断得以传承和创新。 精品课程建设将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养、协作精神好、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将开出一整套优质教学资源库,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人才储备,提供可推广的借鉴。
|
七、特色创新(400字以内)
(本课程特色创新情况) 1.特色教材的开发:课程团队联合企业技术人员,遵循“满足地方养牛生产特点”指导原则,改进、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牛生产教材。 2.教学内容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突出实用性特点,删除生涩、偏冷的内容,并注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牛生产实际,注重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认知实习、跟岗实训及顶岗实习层层递进。既满足学生求职就业的需要,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兼顾部分学生升学需求,支持其升学考试通过。 3.考核方式优化:课程考核采用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农业部职业技能“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工种鉴定进行的技能操作为训练关键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做到“以考促学”和“以考促训”,能够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技术型人才。 |
八、课程负责人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九、办学单位审核和承诺意见
学校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该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遵纪守法,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近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推荐申报。 该课程如果被学院认定为“五年制高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承诺为课程团队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和课程团队同意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经审核程序后更新资源和数据。
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