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理念与内容设计
1.打破了以往植物教材的“细胞一组织一器官”的编写顺序,基于“先易后难”的教学理念,首先学习“项目一 走进丰富多彩的植物界”,让学生走近植物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学习“项目二 植物器官形态识别”,让学生学会从形态上区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特征;在植物形态识别的过程中,带着与解剖结构相关的疑问,过渡到“项目三 植物微观结构的观察”,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微观结构,理解植物微观结构与植物形态识别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在“项目四 植物的分类及识别”中,学生不仅要了解植物系统进化过程、分类方法及命名法则,还要熟识植物生物学习性、生态学习性及常见植物的学名科名。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在掌握专业术语的同时自然地形成了自主识别植物的方法,同时具备通过查阅资料来识别陌生植物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植物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2.充分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按照“学习目标一任务要求一课前准备一任务提出一任务分析一相关知识一任务实施一课后探究”这条主线来编写每个具体任务,尤其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任务目标条理清晰,具备较强的可考核性;“任务提出”的问题浅显易懂,具有发散性,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利于教师课堂授课时调动气氛;“课后探究”选取的角度注重巩固所学难点,同时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释疑。
3.教材中所列举植物大部分为园艺(园林)植物,学生能初步识别100种左右的园艺(园林)植物,以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广泛吸纳编写人员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简洁、图文并茂,并多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内容。附录为植物显微结构图,帮助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时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