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学校要闻

以劳育心・实践赋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校园劳动周活动纪实

【文章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艳鲜;编辑:李政;审核:邵春祥】 【发布时间:2025-10-28】 【点击量:】

劳动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为深入贯彻2020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与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落实职业教育“五育并举”育人目标,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三位一体”递进式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方案为指引,对原有校园劳动周设计进行优化,从试点探索到规范运行,扎实推进校园劳动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淬炼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为塑造“会生活、精技能、敢创新、有担当”的新时代劳动者筑牢根基。

一、谋定而动:政策领航,筑牢劳动周实施根基

2022年4月27日,学校教务处在新农业实训楼207会议室召开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推进交流会,为校园劳动周的开展埋下“伏笔”。会上深度解读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核心文件,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既是响应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职业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育人理念的深度延伸。

一直以来,学校校园劳动周岗位设置以校园道路保洁巡查为主进行设计,与学生的专业融合度不足。2023年,学校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细致的部署,同时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案例评选,极大促进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与探索。

2024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针对学校农业专业特色进行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完成校本《耕读劳动》的编写工作,并应用于劳动教育课程教学。

2025年,结合《江苏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五年制高职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及《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学校同步发布“三位一体”递进式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方案,将校园劳动周纳入劳动教育核心实践模块——明确从二年级起,每班每年安排一周“劳动周实践”时间,通过校内岗位实践、社区公益实践、专业服务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四类递进式活动,分阶段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服务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为校园劳动周的系统化开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二、试点探索:以点带面,积累劳动周实践经验

2025年5月,为创新劳动周的实践模式。确保岗位设置贴合学生成长需求与校园实际,教务处联合学生处、各系部及相关处室开展多轮研讨,通过“部门申报+需求筛选”的方式,最终确定了15个校园实践岗位,涵盖温室大棚田间管理、园林绿化修剪、宠物基地养护、实训设备维护保养、校园环境维护、行政辅助服务、图书整理、食品安全检查等多个专业及服务领域。试运营期间,各试点班级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上岗,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岗位任务。在农业大棚实训基地,学生协助整理育种材料,学习田间管理基础技能;在行政办公室,学生参与文件整理、数据录入,熟悉办公流程;在图书馆,学生负责图书上架、借阅引导,培养服务意识。试点过程中,学校同步收集学生反馈与岗位运行问题——如部分岗位任务与专业关联度不足、实践指导细则需进一步细化等,为后续活动的优化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规范运行:提质增效,打造劳动周特色品牌

2025年9月,基于前期试运营经验,校领导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对校园劳动周岗位进行全面调整与优化:一方面,针对校园保洁任务繁重等现状新增“楼宇保洁岗位”,对校园各楼宇实现一对一设岗,实现劳动实践与学校实际现状契合;设置农业大棚园艺种植岗位,展现学校农业专业特色;另一方面统一购置劳动周志愿者服装,从形象标识上强化学生的“劳动角色认同”,让劳动周活动从“实践探索”迈向“规范运行”新阶段。

规范化运行后的校园劳动周,呈现出三大特色:

1.岗位设计更精准。15个岗位按“基础服务+专业辅助”分类,既保留校园环境维护等基础劳动岗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又新增专业相关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专业技能——如机电工程系学生在实训设备维护岗中,可将课堂学习的电路检修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实现“学以致用”。

2.指导体系更完善。每个岗位均配备1名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岗前培训、过程指导与成果评价。指导教师需提前制定《岗位实践手册》,明确任务目标、操作规范与考核标准,确保学生“知道做什么、明白怎么做”。

3.评价机制更科学。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记录学生岗位出勤、任务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表现,学生需提交《劳动周实践报告》,总结收获与反思。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劳动教育学分管理,与综合评价挂钩,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四、劳有所获:以劳润心,彰显劳动周育人实效

从试点到规范,校园劳动周不仅成为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的重要平台,更让劳动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参与2025年校园劳动周的学生纷纷表示,劳动周让自己对“劳动”有了全新认知:“在图书馆整理图书时,需要按编号分类上架,一天下来虽然累,但看到整齐的书架,特别有成就感,这让我明白,任何岗位都需要耐心和责任。”——2021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王同学

校园劳动周的扎实推进,也为学生专业与实践的深化融合积累了经验。“我在现代农业大棚岗负责大棚种苗育种、播种等工作,刚开始流程上总出错,工具的使用上也存在问题,指导老师一步步教我育种的细节,最后成功播种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专业技能’的价值,也感受到‘现代农业’对中国乡村振兴的正向推进。”——2022级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李同学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三位一体”递进式劳动教育方案为指引,进一步拓展劳动周实践场景——如联动社区开展公益劳动、对接企业开展专业服务实践,让劳动教育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真正实现“以劳育心、以实践赋能”,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劳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