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学校要闻

铸魂强师·数字赋能·知行合一——我校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暨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

【文章来源:教务处】 【作者:高宋伟;编辑:王珊珊;审核:邵春祥】 【发布时间:2025-08-06】 【点击量:241】

为促进2025年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助力其专业发展,帮助其快速融入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我校于7月28日至8月1日举办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暨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实践”模式,为27名新入职教师量身打造成长加速平台,助力其快速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力军。

一、开班仪式:立德树人启新程,校领导寄语明方向

7月28日上午,工作坊开班仪式在农业实训楼124会议室举行。邵春祥副校长出席并作动员讲话,他强调:青年教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大先生”。他结合近几年学校获得的各项荣誉,勉励新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教科研发展等,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二、课程设计:多维赋能,打造“沉浸式”成长生态

本次工作坊课程设计凸显三大创新亮点:

1. 权威专家领航,理论实践双擎驱动

邀请校内外13位专家组成“导师天团”,涵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校园安全法治、AI助力教学能力提升等前沿领域。其中,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教授殷红梅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题,结合国家级智慧课程建设案例,解析AI技术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中的创新应用;知名律师黄可意以《筑牢安全防线:职业学校校园伤害的预防、应对与法律边界》为题,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校园安全管理的法治化路径;超星泛雅公司倪红玉以《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及AI应用》为主题,介绍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资源以及AI赋能教学的实践。

2. 校内标杆示范,传承百年淮农精神

江苏省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陈逸林、江苏省班主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伟分享成长经验。陈逸林以《阅己·越己·悦己》为题,结合自身从“青椒”到“教学能手”的蜕变历程,强调“深耕课堂、以研促教”的重要性;江伟则通过《班级管理及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实操演示,传授“三心二意”班级管理法(爱心、耐心、责任心+创意、协作意),引发新教师强烈共鸣;教务处刘艳鲜分享了《如何上好一节课》,介绍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3. 分组实操淬炼,成果导向见真章

7月29日下午,参训教师分为3组,在陆中静、李旭等校内导师指导下,完成“1课时教学设计”与“15分钟无生上课PPT”实战任务。每组作品需经“自评-互评-专家点评”三级打磨,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资源包。计算机工程系新教师孙程感慨:“从理论到实操的全流程训练,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内涵。”

三、政策解读:解码发展路径,护航职业成长

7月30日至31日,工作坊聚焦教师发展痛点,开展了4场政策解读:

人事处钱明以《转角色-立师德-攀阶梯》为题,明确“四有”好老师标准与晋升路径。

科研处仲春雷以《一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为题,指导新教师如何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科研选题。

教务处丁宁以《专业建设与教师成长》为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开发理念。

学生处史云国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与班主任工作要点》为题,介绍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考核展示:以赛促教,检验培训实效

8月1日,工作坊以“分组考核+无生上课展示”收官。参训教师分三组进行现场模拟无生课堂,三组评委专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维度打分并做出详细点评。此次无生展示活动检验了新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素养,是新教师“上战场”前的练兵。

结语

本次工作坊通过“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为新教师搭建了成长阶梯。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