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文章来源: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6】 【点击量:93137】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坐落在淮安市里运河畔,隶属于淮安市人民政府。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08年的江北农工学堂,2003年在淮阴农业学校基础上成立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实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精品红石榴家园等荣誉称号。2021年起,连续四年获评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优秀院校。2024年9月27日,学校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为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职业学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激励,这让全校上下倍受鼓舞、倍增力量。

学校占地531.88亩(含施河校区66.7亩),建筑面积17.1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4903人(其中大专4023人),现有在编专任教师218人。设有植物工程系、动物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和基础课部等六系一部,开设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等1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专业共计13个,建成各类专业群7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推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生动局面。 一是聚焦关心关爱,持续织密“爱心红网”。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上,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创新推进“爱心红网”特色党建项目,围绕政治关爱、生命关爱、成长关爱、生活关爱,完善“党委—系部—班级”三级网格体系,将青蓝帮带、平安校园、扶贫济困等16项关爱行动持续引向深入,为教育注入温度和情怀。我校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先后在“学习强国”“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二是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倾情倾力服务中心大局。学校围绕淮安“7+3”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集群定位, 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专业、师资优势,强化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建设,开发现代农民培训知识技能图谱,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退役军人培训等7000余人次。学校全力打造八个技术中心(农机技术中心、无人机技术中心、数字农业中心、生态农业中心、土壤检测中心、乡村振兴直播中心、新农人培育中心、动物诊疗技术中心)、聚力打造32个校级技术工作室,全面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三创新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校园治理体系。以“三个七”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即开展“七个一”活动(每月一次专题党课、一次教师论坛、一次专业剖析、一次系部进项目现场对接活动、一次年轻干部成长讲堂、一次学生大讲堂、一次平时述职考核);聚焦“七个维度”锻造一流教师队伍,鼓励每位教师上好一堂德育课、会做一套完整精品教学课件、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指导一个学生社团、指导一次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主持或参与申报一个课题、挂钩一个企业或主持一个项目。启动淮农学子“七星”(“成长”之星、“语言”之星、“阅读”之星、“技能”之星、“文体”之星、“社团”之星、“学雷锋”之星)养成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开拓进取,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百年淮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始终走在前列。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无